“去中国化”正在成为欧洲主流声音,我们准备好了吗?

32983 浏览量


美容出口企业的上半年是属于欧洲的。继Comoprof Worldwide Bolgna之后,BeautySourcing又来到德欧洲化妆品第二大生产国 - 德国,BEAUTY & Top Hair Duesseldorf,探索当地市场新发现。

 

# 发现一

“去中国化”正在成为欧洲主流声音

 

上半年走过欧洲多个市场以后,我们发现“去中国化”正在成为欧洲主流的声音。从宏观上来说,疫情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也给本就能源危机的欧洲美容企业敲响中国产供链能否保持稳定的警钟。由此,欧洲企业正在寻找新的替代方案,“在疫情期间,供应商无法及时为我们解决问题,运输成本一直在增加,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在降低,所以我们才需要寻找新的供应商。”这是我们在现场了解到来自买家最真实的声音,“去中国化”可能带来的隐忧不得不防。

 

当话题转移到未来期望在哪里寻找替代供应商时,买家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并不看好东南亚,他们的产品品质并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供应链也不够完善。我们更倾向于在欧洲当地和周边地区寻找新的替代生产企业”。德国美容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也是世界上最饱和的市场之一,这意味着进入该市场的成本极高,但是当地企业对于供应链的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也是在经过国际件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后,当地企业把目光投向周边的一个主要原因。

 

 

# 发现二

“严谨的德国人”×缤纷的色彩

 

疫情过后德国消费者重拾面对现实的信心,他们需要的色彩更加丰富,由此带动了专业彩妆的发展,80年代的时尚风潮卷土重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展会上我们看到PMU行业受到特别关注,这是以往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新趋势,这类产品正在为严谨的德国人所重视起来,然而和其他市场不同,当地消费者更重视和技师的技术与其所使用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色料产品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BeautySourcing了解到,德国的日用彩妆在受到新冠重创后也有回暖的迹象,睫毛膏、腮红和口红最受欢迎的彩妆类产品。但当和品牌聊到他们背后的供应体系时,他们是这样反馈的“我们目前有非常稳定的供货商,暂时不会考虑采购的重心放在中国,即使更换供应商,我们也更倾向于向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地区寻找合适的工厂”。

 

 

# 发现三

环保事业谁来买单?

 

化妆品用户寻求可持续消费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可持续采购自然也成为当地品牌优先事项。当地企业对天然成分的使用越来越多,这给美容产品代加工,原料公司和可持续包装设计带来压力。

 

去年BeautySourcing在现场的调查显示,有超过25%的美容品牌愿意为环保包装付出更多的成本,但今年情况略有不同,美容品牌纷纷回归理性, 一位新锐品牌负责人表示,“营销和销售并不总是一致……对于我们而言,符合可持续标准的包装价格更昂贵并且性能不稳定,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更高,售后所需要承担的压力也更大”。降低环保包装生产成本是供应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未来几年欧洲市场更加在意成本的条件下,供应商需要做好薄利多销的准备。

 

简而言之,虽然德国当前需求旺盛,但是消费出现疲软,加上疫情、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危机、生活成本上升等影响让当地品牌进入增长瓶颈期。这对中国供应商来说即是危机也是机遇。前文已提到,德国市场相对饱和,整个供应链非常成熟,外来供应商不容易进入,但由于中国产业配套的完整性和生产的高效性,目前是核心供应链竞争优势依然明显。值得警惕的是,国际间政治不稳定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中国美容出口的两大不确定因素。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为了鼓励更多企业跳出内卷怪圈,共同探索中国美容企业出海新方式,BeautySourcing推出中国美容供应俱乐部,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将中国创造呈现给世界,关注了解更多详情。